钦州市灵山县檀圩镇桥梓村之变:从贫困村到新农村的华丽嬗变-八桂先锋网-文章页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门户网站 ●广西党员网络学习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八桂先锋网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内容正文

钦州市灵山县檀圩镇桥梓村之变:从贫困村到新农村的华丽嬗变

来源:钦州日报  时间:2019年01月09日

钦州市灵山县檀圩镇桥梓村之变:从贫困村到新农村的华丽嬗变

 

2016年的桥梓村委大楼

 

钦州市灵山县檀圩镇桥梓村之变:从贫困村到新农村的华丽嬗变

 

桥梓村委新建办公楼

 

红白相间的村委大楼,整洁宽阔的篮球场和文化广场,三两孩童在五彩斑斓的娱乐设施旁玩耍,构成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画卷……在灵山县檀圩镇桥梓村委,5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黄周兰兴奋地细数着村里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变化可大了,不仅办公条件得到改善,群众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从“不愿来”到“天天来”

“以前村干部都挤在一个40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黄周兰指着村委大楼外左侧没有粉墙的水泥砖房说,那里原是村里五保户的安置点,后来五保户回到自己家养老,村里就暂用一间房为村民服务,但因房屋破旧,很多村民都不愿意来办事。

黄周兰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后,帮扶单位和村委合力在五保村旁不仅建起了村委办公大楼,文化广场、篮球场、休闲娱乐设施也相继配置齐全,供村民娱乐休憩,比以前热闹多了。

很多村民也从山里搬了出来,过上了新生活,檀肖莲就是其中之一。看着新建的红砖小平房,檀肖莲满脸笑意。为装饰新房,檀肖莲还在门前种植了一片红彤彤的鸡冠花,与新房的颜色格外相衬。
 

从“种田维生”到“产业脱贫”

山多地少是灵山县许多乡村的现状,桥梓村也不例外。“我们村有13个自然村3561人,但人均占有的耕地不到0.5亩,村民主要靠种水稻、龙眼、荔枝来维持温饱,因此很多村民都出去打工了。”黄周兰说。

据市纪委驻桥梓村第一书记苏树茂介绍,该村2015年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55户,大多因无劳动力或技术致贫被列入广西“十三五”贫困村。

精准扶贫帮扶单位的帮扶干部进村后,根据村委实际,动员村民们通过发展产业来脱贫致富。

2016年,广益畜禽养殖合作社成立,55户贫困户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参与,部分贫困户在鸡场找到工作。今年8月,帮扶干部和村委又探索土地流转的形式发展养牛产业,给村民增加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桥梓村脱贫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多、越走越宽。“你看,这是我8月刚买的新沙发。”看到帮扶干部来,已脱贫的村民黄旺太高兴地说,去年领2000元分红,今年也领了1000元分红,生活一年好过一年。
 

从“文化下村”到“自给自足”

要问村民卢翠萍,以前最让她高兴和期待的日子是哪天,她一定会说是村里要放电影、唱采茶戏的那天了。那天,她和家人匆忙吃过晚饭,带着小板凳,就早早来到村头广场上坐着,与同村、别村的上百个村民共同等待着电影放映或采茶戏开唱。“去晚了就没有好位置了,只能站在后面远远地看,看不到的听听声音也好。”卢翠萍记得,当时看得最多的就是《白毛女》、《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刘三姐》等电影。在那个文化生活异常匮乏的年代,幕布上精彩的剧情点缀了无数个村民看完电影、听完采茶戏摸黑回家的路。

现如今,桥梓村大不同了。就在去年,卢翠萍组织村里的妇女先后建起了两支舞蹈队,每天晚饭过后,在村里跳广场舞,引得全村老老少少晚晚捧场,好不热闹。因为跳舞跳得好,近一年多来,桥梓村的舞蹈队多次受邀到县里、邻镇表演,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文化发展成果。

编辑:温子锐  作者:周丽虹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