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江:党建促脱贫 搬迁“拔穷根”-八桂先锋网-文章页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门户网站 ●广西党员网络学习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八桂先锋网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内容正文

广西三江:党建促脱贫 搬迁“拔穷根”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9年02月27日

 

 

广西三江:党建促脱贫 搬迁“拔穷根”

 

 

  图为广西三江县古宜镇南站社区设立有党群服务中心,为易地扶贫搬迁的移民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市民生活技能培训等服务。(杨驰 摄)

 

  新华网南宁2月26日电(记者杨驰、农冠斌)侗年还未过完,能歌善舞的吴善德再次来到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南站社区的广场,他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编成了侗族民歌,传唱给安置点新搬迁来的邻居们。

  “易地搬迁天品想,家美白杆鸟南站……”一句句悠扬的侗族多耶歌声吸引着社区的居民们,现场不时传来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2018年4月,贫困户吴善德正式告别了位于大苗山深处的老家。“当时心里是期待却又担忧,”吴善德说。那时,他对自己即将迎来巨大转变的人生还有些忐忑。

  搬迁到南站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点后,在社区党总支的帮助下,通过党群服务中心组织的就业服务培训,吴善德一家四口人很快找到了工作,顺利脱贫。

  “去年6月第一批搬迁户党员到南站社区报到,7月份社区就成立了党组织。”三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潘玉萍介绍,党总支成立后迅速组织建立起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智慧学堂、讲习所等平台,目前南站社区已有90位党员生活在其中。

  除了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三江实施了“党组织+公司+易安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党组织领办微车间、微市场、微田园、万亩茶园等项目,先后为搬迁贫困户提供3100多个就业岗位。

  走入搬迁户蒙爱香的家中,她正一边加工缝制皮鞋,一边照顾两个即将上小学的孩子。来自贵州荔波的她告诉记者,刚嫁到广西时,家里只有两亩多的茶叶地和半亩的八角地,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4000余元。作为首批搬到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户,通过参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就业培训和介绍,蒙爱香在社区的“微车间”找到了一份制鞋的工作,每个月收入有1000元左右。

 

广西三江:党建促脱贫 搬迁“拔穷根”

 

  为解决搬迁移民的就业问题,社区引入“微车间”概念,目前已有四家企业进驻社区,计划安置900人就业。(杨驰 摄)

 

  “现在既能在家做鞋赚钱,又能照顾两个小孩,每个月政府还给我们初学工500元的补助,日子过得好多咯。”蒙爱香说到开心时,还给记者展示了两个孩子刚刚画好的蜡笔画。

 

广西三江:党建促脱贫 搬迁“拔穷根”

 

  为帮助新迁侗寨居民更快适应社区生活,辨识自家楼栋,社区为每个小区起上独具民族特色的名称,并设立相关标识。(杨驰 摄)

 

  南站社区的新居民们大多来自大山深处。刚搬来的一些搬迁户向社区党总支反映社区楼栋外观相似不好辨认、邻里之间彼此不熟悉等意见后,南站社区党总支书记肖德新召集各楼栋的党员,入户征求居民的意见,给每个小区都起上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名字——鼓楼小区、侗笛小区、芦笙小区等,还在楼栋外挂上了形象贴切的标识。在党员们的带动下,社区还以搬迁户们喜爱的百家宴形式,时常联络各个楼栋的住户一起尝美食、话家常,帮助扶贫搬迁户尽快融入社区生活。

  三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梁敏娟介绍,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里根据搬迁规模和党员数量,打破行政隶属壁垒,创新思路举措,采取派驻帮建方式,在12个安置点建立党(总)支部,实现安置点党组织全覆盖,筑牢易地扶贫搬迁战斗堡垒。

编辑:温子锐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