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谱写扶贫奉献之歌——倒在扶贫攻坚战场上的广西博白扶贫干部朱新文-八桂先锋网-文章页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门户网站 ●广西党员网络学习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八桂先锋网 >> 榜样力量 > 党员故事 > 内容正文

用生命谱写扶贫奉献之歌——倒在扶贫攻坚战场上的广西博白扶贫干部朱新文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时间:2019年02月19日

 

用生命谱写扶贫奉献之歌——倒在扶贫攻坚战场上的广西博白扶贫干部朱新文
 

2018年9月21日,朱新文(右一)和利罗村支书张恩强(左一)对贫困户张秀峰(左二)进行产业核验

 

2019年1月24日下午3时许,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党员干部的朋友圈里转发着一条信息:“博白县顿谷镇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朱新文因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亡,倒在了扶贫攻坚一线战场上!”

朱新文,男,1964年9月出生,博白县菱角镇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生前任博白县顿谷镇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永安、浪平、黄凌、东平、顿谷等5个乡镇任职工作,从2002年开始任副镇长,这一任就是17年;长期奋斗在基层一线,一做就是31年。在30多年的工作历程中,他任劳任怨,即使家庭遭遇严重困难时也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在旁人看来,他就是个好领导、好党员、好干部。然而,大家眼中的“三好干部”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55岁,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

 

同事眼中,他是脱贫攻坚急先锋

 

“匆匆的离去连道别都来不及,朱副镇长的离去是那么突然!”顿谷镇政府扶贫站干部包伟杰哽咽着回忆,1月22日晚上8时许,包伟杰像往常一样用手机浏览扶贫微信工作群里的工作常态,等待朱新文在群里给大家进行一些工作布置,但是划拉了好久,也没看到朱新文的微信发言。不曾想,1月23日便早上传来了朱新文在博白县人民医院抢救的消息。

得知这一消息后,包伟杰立马便与镇政府综治干部冯永洲赶往了博白县人民医院探望。抵达时,朱新文已经昏迷不醒,躺在医院ICU病房里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其妻子宁女士与从南宁赶回的儿子朱珏宇则一直在病房外守候,悲伤的情绪弥漫着整个病房。

顿谷镇共有10个行政村,贫困人口989户共5037人,脱贫任务较为艰巨。由于朱新文长期奋战在一线,与群众接触密切,顿谷镇党委、政府于2017年5月安排他分管扶贫工作。对此,朱新文没有任何怨言,刚接手扶贫工作的他立马便着手制订全镇扶贫工作计划。为使工作计划科学合理,每周朱新文都会带领全体信息员进村入户3次以上,对贫困群众进行摸底调查,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群众的生活需求,力求精准掌握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

“为了做好扶贫工作,朱新文白天进行入户调查,晚上则在办公室加班加点。”顿谷镇镇长李传平说,朱新文工作起来十分认真,去年12月的一个晚上,他在凌晨2时检查政府大门是否锁好时,只见镇扶贫办公室的灯火通明,朱新文还在办公室里阅读各类扶贫文件。

“朱副经常加班到次日凌晨两三点,天亮后就带领扶贫信息员匆匆上路挨家挨户做扶贫工作。”该镇扶贫信息员周容清说,为了方便工作,朱新文把办公室当了成卧室,在办公桌旁摆放了一张折叠睡椅,实在累得不行的时候就躺在折叠椅上打个盹儿,而他在镇政府的宿舍则因长期未居住而蒙上了灰尘。

 

用生命谱写扶贫奉献之歌——倒在扶贫攻坚战场上的广西博白扶贫干部朱新文

 

2018年9月21日,朱新文(右一)和利罗村支书张恩强(左一)对贫困户张秀峰(左二)进行产业核验

 

贫困群众眼中,他是暖心人

 

虽然,朱新文已经逝世,但在顿谷镇,他的“身影”还随处可见。在镇政府墙壁的脱贫攻坚战专栏上,在各个贫困村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公示牌上,都能看到朱新文的名字。

“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顿谷镇乾弄村廖其亮得知朱新文去世这一消息时,沉痛地感叹了一句。廖其亮是贫困户廖荣标的大哥,廖荣标夫妻俩人都属于精神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他的3个孩子都由其80多岁的老母亲抚养。在走访中,朱新文获知其家庭情况后,马上就发动了县里的爱心公益组织到其家中开展慰问,捐资捐物,并为他们落实残疾补助等各项政策,让他们都能吃饱穿暖。

对于分管扶贫的镇领导,顿谷镇各村屯的贫困户提起朱新文都是连连称赞。自接手扶贫工作以来,这位贫困户心里的“暖心人”不断地为贫困户谋福利,寻发展。

“是他带领我脱贫致富,还让我那两个上大学的孩子得到获得了‘雨露计划’等补助。”提起朱新文,顿谷镇乾弄村的庞厚祥满是感激,自孩子上大学后,学费加上生活费让庞厚祥家庭负担沉重,曾有过让孩子放弃学业的念头。针对这一情况,朱新文给庞厚祥制定了产业帮扶计划,鼓励庞厚祥进行养猪以及养牛,并给他提供技术指导以及销售渠道。在朱新文的持续帮扶下,廖厚祥摆脱了困境,通过自己的双手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咱们的大塘梯田,就是他传播出去的!”顿谷镇大塘村支书冯敏锋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朱新文在挂任大塘村工作组长时,看到当地风景秀丽、风光迷人,想到了“农业+旅游”的办法来帮助村民增收,在他的发动下,每家每户基本上都因地制宜地养上了牛或者鱼,强化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工作闲暇之余,朱新文不断发动博白摄影协会会员到大塘村开展各类摄影活动,将大塘村风光照放到网上进行推广宣传,并为大塘村争取到了县乡村办180万的经费用于发展美丽乡村,大塘梯田因而声名远扬。如今,每年的秋收时节,许多的外地游客就会慕名进村游览,从而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谁家老人患有慢性病,谁家孩子上小学了,谁家有劳动力能出来干个小活,他都能一一道来。”包伟杰眼中含着热泪说,朱新文对挂点村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记得十分清楚,犹如贫困户“家长”一般,经常念叨着要想办法让贫困户富起来。大塘村133户贫困户共807人,在他的带领下,已有50户贫困户共465人摘掉了穷帽。

“要发展,先修路!”朱新文在工作期间发动大塘村村民捐款,并向上级争取财政补贴,让村民走上了一条11km的大塘扶贫路;5个饮水工程的实施,让群众喝上了干净的饮用水。在他的发动和规划下,村里的2个球场和1个晒场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

朱新文不仅关心贫困户情况,更是心系集体发展。2018年组织了全镇24名贫困户参加“两后生”培训,并成功举办了六期致富技术培训班,使全镇100多户贫困户通过学习技术拔了穷根。

 

用生命谱写扶贫奉献之歌——倒在扶贫攻坚战场上的广西博白扶贫干部朱新文

 

2017年11月17日,朱新文(右一)入户走访贫困户张海明

 

家人眼中,他是大忙人

 

自参加工作以来,朱新文把有限的生命时光几乎都倾注在工作和群众上,留给家人的几乎都是匆匆的身影。

“我印象中,父亲一直都是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我妈在手术室里害怕得哭起来的时候,我爸还在忙扶贫。”儿子朱珏宇悲伤回忆道,2017年10月份的一天,母亲宁女士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心脏支架手术,从入院到出院20天的时间里都是自己在照顾。

当时,朱新文答应妻子和儿子,手术当天会陪着他们,但是因为忙于扶贫工作,他却忘记了和妻儿的约定,在医院里的朱珏宇等来的只有他抱歉的电话,一直到宁女士出院,朱新文也没到医院看妻子一回。2018年11月份,妻子宁女士要进行术后复诊,朱新文依然没能陪伴。朱珏宇哽咽道:“他经常对我说,毕竟家里就这几口人需要他,而在顿谷镇,则是有几千名的贫困户等待着脱贫。”

“他的时间就是一个倾斜的天平,重心总是落在工作上。”朱新文的哥哥朱海悲叹道,朱新文都很少有时间回老家,尤其是他接手扶贫工作后,兄弟俩连通电话聊家常的机会都很少,在面对家庭困难时,也不曾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弟媳宁女士因病治疗欠下了20多万元的医疗债务,也是在朱新文去世后自己才知晓。

“好不容易盼来了春节,他却再一次缺席了,而且是永远地缺席。”朱珏宇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在朱新文的家中,客厅、饭桌、电脑桌上都还堆着朱新文生前没来得及整理的一摞又一摞的扶贫材料。

朱新文逝世的消息传出后,牵动着众多干部群众的心,这位一心为民的同志,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力量感动了这一方土地。博白县委组织部、博白县委宣传部、博白县扶贫办、博白县民政局等部门按照博白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第一时间安排代表前往慰问,对朱新文同志的不幸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向他的家人和亲属表示深切慰问。同时,嘱咐顿谷镇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切实解决好朱新文同志家中的实际困难,全力做好善后工作。目前,后续工作正在进行中。

编辑:温子锐  作者:庞革平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