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门户网站 ●广西党员网络学习平台
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至今,走过了非凡的60年。今天的广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安宁稳固,人民安居乐业。壮乡的巨变,凝聚着全国人民的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
八方助力:建设者云集“南国边陲”
展开中国地图,南疆北部湾畔1500多公里海岸线,陆地与越南接壤,23.67万平方公里土地——就是广西。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过去的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自治区成立之初,广西基本没有工业,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国家支持广西建设了柳钢、柳工等一大批企业,也支持广西推进铁路、公路、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冀望广西早日腾飞。与此同时,从发达地区或繁华都市举家搬迁到广西的一大批“支边干部”,数十年默默无闻地为广西贡献了青春和力量。他们的儿孙有不少人也留在八桂大地续写着父辈的传奇。
“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1958年,工程师蒋晓荣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从上海一路辗转来到柳州,成为当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佼佼者柳工集团的建厂元老。
“那时候真苦!但既然来了,就要把厂建起来。”蒋晓荣说,建厂初期人力、财力、物力极度匮乏,但大家依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建设中。蒋晓荣至今仍忘不了1966年9月25日,我国第一台装载机在柳工诞生的场景,他感到无比自豪!
从自治区成立初期支持广西兴建一大批企业,到20世纪末的南昆铁路和百色水利枢纽建设;从新世纪伊始的铁路建设“一揽子”计划,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每个时期,国家在战略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都给予广西极大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云集广西,成为推动壮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在相关各省区市的支持和配合下,广西着力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全方位呈现出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的崭新态势。如今,广西由“南国边陲”加速向“开放前沿”转变,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窗口。
对口帮扶:东西部携手前行
改革开放之初,广西贫困人口有2100万之多,贫困发生率高达70%。自然和历史等诸多因素如重重大山,阻挡了壮乡儿女前行的脚步。在同步小康路上,东部沿海地区对广西投入了更多的支持。
同饮珠江水,两广一家亲。为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广东、广西携手前行,堪称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1996年国务院决定实施东西扶贫协作工程以来,广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帮扶广西。2017年,广东新增江门、肇庆、湛江、茂名4市所辖县(区)帮扶广西1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县),实现对广西3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县)结对帮扶全覆盖,帮扶内容包括产业、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
在广西龙州县,广东江门市提供1000万元援助款资助贫困户购买食用菌棒、建立专业合作社,投身脱贫产业。承担食用菌产业开发的龙州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元鹏说,公司目前的240多名员工近一半是当地贫困户,村民再也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来自下冻镇春秀村的贫困户蒙彩桃说,在公司上班每月收入3200元,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孩子,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2014年7月,《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覆盖人口超过5000万的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作为中国唯一的横跨东西部省际流域合作试验区,提升了广西的战略地位,近4年来累计吸引入驻企业350家,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以上。广西加强与珠江—西江沿线省份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共创开放合作新高地,也使东西部协作从最初的单方面“输血”逐步向互利共赢发展。
自治区成立以来,广西一直得到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20多家企业南迁广西,支援工业建设,这是改革开放前广西引进人才、技术和设备最多的行动,填补了广西工业的许多空白。改革开放后,许多支边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不断登上生产和效益的一个个新台阶,对广西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默默奉献:壮乡始终有爱相随
从相邻省份到遥远的北国,从东部发达地区到中西部地区,大江南北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广西的开放发展,壮乡60年发展历程中,全国人民的关心和关爱从未缺席。
1996年开始,广州市对口帮扶革命老区百色。此后的22年间,广州探索出了帮扶百色的多条路子:让贫困群众搬出去安家,让农民工走出去打工,让失学儿童走出去上学,又把广东企业和各地爱心人士引入百色。广州先后帮扶百色5个县建设6个移民开发区,完成搬迁大石山区特困农民8000多户4万多人。陈开枝牵头为百色引进各类资金,新建、改建242所中学、小学和幼儿园,还发起建立百色教育基金会,截至目前已筹款1.8亿多元,扶持了35000多个贫困学子。
几年前,一段记录演员江一燕山区支教的视频走红网络。8年里,江一燕坚持每年到广西的大山里支教,想方设法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设立助学基金资助寒门学子,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小江老师”甚至“小江妈妈”。
广东茂名市电白区木苏中学老师温华芬积极响应支教号召,与丈夫侯瑞良一同前往广西马山县支教。当时,他们的儿子才9岁,也一并被带到马山县上学。“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很好,儿子在这里学习也很愉快。”对于自己的选择,温华芬无怨无悔。
无数人默默奉献,大爱无言,壮乡始终有爱相随。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关心关注广西发展的人们与广西各族人民一起,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壮乡的历史,并正在谱写新时代祖国南疆繁荣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