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脱贫路 做拔穷根战斗“尖兵”——记驻上林县澄泰乡深度贫困村新联村第一书记朱泓静-八桂先锋网-文章页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门户网站 ●广西党员网络学习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八桂先锋网 >> 榜样力量 > 第一书记 > 内容正文

用脚步丈量脱贫路 做拔穷根战斗“尖兵”——记驻上林县澄泰乡深度贫困村新联村第一书记朱泓静

来源:南宁日报 ? ?  时间:2018年10月09日

用脚步丈量脱贫路 做拔穷根战斗“尖兵”

——记驻上林县澄泰乡深度贫困村新联村第一书记朱泓静

 

用脚步丈量脱贫路 做拔穷根战斗“尖兵”——记驻上林县澄泰乡深度贫困村新联村第一书记朱泓静

 


朱泓静(左二)和村干挂图作战商量脱贫对策

 

  搬石头、拌泥浆……尽管是微凉初秋,但上林县澄泰乡新联村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今年9月开工建设的环村路,年底就能完工,村民进村出村更方便了。”看着正在建设的环村道路,驻新联村第一书记朱泓静激动地说。

  去年12月,我市向56个深度贫困村发起脱贫攻坚“总攻”,选派了63位砺炼干部到深度贫困村主战场工作,朱泓静正是其中之一。在十个月的时间里,朱泓静与村委干部群众日夜奋战,逐条破难题,逐户拔穷根,吃住在村,像钉子一样,用脚步丈量脱贫路,勇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尖兵”,带动深度贫困村加快了脱贫的步伐。

  “钉”在一线 挂图作战找短板

  绕村流淌的清水河,世世代代滋养着新联村。但这里地势低洼,每年雨季,雨水不断灌入易造成洪涝灾害,大部分农田被淹,村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新联村是深度贫困村,地理环境不适宜种植生长周期长的作物,基础设施建设又相对落后,要怎么带领村民脱贫,发展出路在哪里?

  一道道难题摆正朱泓静面前,但她并没有气馁,决心先做好最基础的调研工作。

  走村入户、摸清家底,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晚上回到村里还得整理材料和数据,疲劳而充实的一天就这样开启了朱泓静驻村工作的序幕。

  “既然要到深度贫困村一线砺炼,就做好打仗的准备,既然组织选派为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我就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这是朱泓静入村时的承诺,她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虽是一名女干部,但朱泓静不柔弱,她按要求吃住在村里,像一颗钉子扎在扶贫工作的第一线。“要帮助深度贫困村脱贫,首先要了解村情,找出发展短板,才能有的放矢。”朱泓静说,在推进深度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中,上林县砺炼干部队伍率先在14个深度贫困村挂上精准扶贫系列专题图,实施挂图作战。

  朱泓静结合自己测绘专业所长及地籍管理工作经验,绘制了一幅新联村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正射影像图,并套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将两者相结合,找到了新联村可发展的区域。

  “你看,我们可以修一条环村路,将这些村庄连起来,不仅方便村民出行,农作物运输也便捷。”朱泓静和村委班子商量着,希望建设一条环村路,打通村庄之间的交通死结。很快,朱泓静的建议得到村委班子的认可,并在9月全面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此外,朱泓静还将横跨内安、外安、塘峨等庄的300亩旱地改为水田,修建了沟渠,方便灌溉。

  “一图在手,胸怀全局,村子的优势劣势,一眼就能了解,心中有数。”朱泓静说。

  因地制宜 攻坚克难拔穷根

  “我们将在村里发展紫米种植、小龙虾养殖,使这些脱贫产业成为村里新的致富引擎。”对新联村今后的发展,朱泓静早已有了打算。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我们必须要把产业发展起来才能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为了发展产业,朱泓静和村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动员,利用村委里“贫困户变脱贫户、脱贫户变村干”的身边事例,改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理清村子产业发展的脉络。

  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

  朱泓静算过一笔账,按照紫米目前每公斤6元的价格,每亩地产350—400公斤,一年收两造,村民每亩地可增收4000多元,这要比种植玉米、普通水稻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要好得多。朱泓静说,村里地势低洼的地方,不适宜种植,那就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

  说干就干,新联村利用50亩丢荒地来养殖小龙虾,并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

  为了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扶贫实效,朱泓静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挥党员、村干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动员致富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覃武军发展紫米种植产业,示范带头,增强村民信心;鼓励计生专干潘济海成立豚狸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养殖;发动博艺合作社致富带头人黄一晨开发养牛下游产业,“牛粪+稻草”种植双孢菇,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在朱泓静的带领下,新联村正慢慢发生着变化:爱心企业来了,为新联村小学建设午休室,解决了老师和孩子的午休问题;厨师等职业培训办起来了,村民长了知识,增强了技能……

  “朱书记到我们村以后,村子一天天在变化,有她在,我们有信心。”新联村村支书覃振光说。

  真帮实助 已把他乡当故乡

  “现在,村民看到我都会亲切地打招呼,还经常与我拉家常,大家就像亲人一般。”朱泓静笑着说。

  这位来自南宁市国土资源局的女干部,从宽敞舒适的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百姓身边,让村民打消了疑虑,坚定了发展信心。

  面对156户639名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梦,朱泓静不敢有丝毫懈怠。拉家常、夜访入户,在一次次沟通交流中,朱泓静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逐渐搭建起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

  在走访芭墓庄时,朱泓静了解到,塘红乡一个商人从新联村收购了一批玉米种,并与村民达成了口头协议,但余款尚未结清。因为该商人未与村民签订合同,有的村民手上有收条,有的村民手上连收条都没有。据估算,牵涉村民100多户,涉及金额40多万元。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今年4月联系上了这名商人,朱泓静带领村干与村民代表连夜找到该商人并要求他写下承诺书,明确了须还款的事项。

  “村民的血汗钱不能亏,作为第一书记,我就应当为他们排忧解难。”朱泓静说。

  “别小看这朱书记,她可是做群众工作的好手哩。”覃武军说,朱书记不仅帮助村民解决问题,算经济账,动员宣讲也有一套。

  今年8月,朱泓静利用新时代讲习所组织村里开展了一场脱贫攻坚的主题讲习,邀请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来给大家分享脱贫致富的心得和经验。

  村支书覃振光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前两年,他通过发展养牛产业,靠着自己的敏锐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年已经脱贫。“贫困户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肯改变、肯动手,脱贫就不是梦。”这句话也是覃振光脱贫的动力来源。在新一轮的换届选举中,覃振光当选为新联村支书。

  “贫困户变脱贫户,脱贫户变村干”的正能量在新联村传播,如今,村委班子中有5名村干从贫困户中来。

  利用身边榜样,改变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朱泓静巧用示范带动、现身说法,为新联村营造了和谐乡风、文明乡风。

  “这些群众就是我的亲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就是我的责任!”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朱泓静扎根基层一线的为民服务情怀。

  “朱泓静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沉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抓得住重点,工作有思路,措施有创新,能够团结当地干部和群众,肯干事,干成事,是非常优秀的一位干部,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上林县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县委常委、县深度办主任尹平高度评价这位第一书记。

编辑:温子锐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