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门户网站 ●广西党员网络学习平台
新华社南宁8月1日电题:一位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坚守
新华社记者吴小康、曹祎铭
“我们村的第一书记叫陆政,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叔叔”“自从书记来了以后,我们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村里的路也修好了,从以前的泥土路变成现在的水泥路,家家户户还安装了互联网”……
今年4月,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纳小学6年级语文教师黄宏宁,给班上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围绕身边熟悉的人物写一篇自由命题作文,学生王西萍写的是弄纳村驻村第一书记。“她的文字虽然稚嫩,但透着真情实感,因此我在课堂上把这篇作文当做范文朗读了一遍。”黄宏宁随后将这篇作文上传到一个扶贫工作群里,“陆书记”的扶贫事迹开始为更多人所知晓。
王西萍作文中写到的陆政,2015年到弄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任期结束后,他又主动申请留任。
记者日前在弄纳村见到了陆政。32岁的他个头不高,嗓门很大,皮肤晒得黝黑,走起路来虎虎生风。采访期间,陆政不时要接听电话,有村民询问事宜的,有上级部门安排工作的,其间还临时出去与人洽谈一个项目——他太忙了!正值暑假,6岁的儿子来看望陆政,可他顾不上,大部分时间里,孩子只能和村里的小朋友们待在一起。
“弄纳村离县城130多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也有8公里,是全县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说起村里的情况,陆政如数家珍。弄纳村属于深度贫困村,至今贫困发生率仍高达41.9%。“进村的路坑坑洼洼,车子都开不进来,有的村民住在破旧的木板房和泥瓦房里,家里一件像样的电器都没有。”陆政仍记得初来弄纳村的印象,那时全村贫困发生率超过70%。
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带动、村民素质低,一个个问题像绳子紧紧束缚住了弄纳村的手脚,要打开局面,就要尽快找到突破点。从哪里着手呢?经过多次调研、再三思索,陆政瞄准了水。
弄纳村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老百姓长期面临“水困”。全村17个屯,只有4个屯有饮用水源,全村2300多名村民大多靠“望天水”生活,有的地方甚至需要每天走几公里山路去挑水。水除了供人饮用,更是发展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从种养到建房屋、修路,样样离不开水。”在后援单位县水利局支持下,陆政带领村民们修建供水管网和地头水柜,经过3年多努力,目前全村用水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水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弄纳村发展的“命门”。在上级支持下,弄纳村的村容村貌逐步改善,硬化后的入村道路平坦宽阔,老旧的木板房已难觅踪迹。贫困户刘凡周刚建了一栋新房,家里还养起了牛羊,“以前用水紧张,建房子用水都不够,现在情况不同了,家里不仅通上自来水,还修了一座水柜。”
产业也在稳步发展。陆政指导村民成立了养殖合作社,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动群众养鸡、养牛、养猪、养鸽子。贫困户侯绍文和妻子均为残疾人,共养育了3个孩子,在合作社带动下,他们家养了5头猪、6只羊,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由于工作出色,陆政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先进工作者”。小学生王西萍常在村里碰到陆政,“他总是很忙,有时在开会,有时带着大家干活,周围的人经常说起他做的好事!”在13岁的她看来,陆政的身上充满正能量。
陆政却没有丝毫松懈。记者日前在弄纳村采访时,有外地老板前来洽谈养殖项目,“我希望引入更多企业,有了扎实的产业带动,村民们才能稳定脱贫。”陆政也深知教育对于脱贫的意义,眼下他还在为改善孩子们的教育条件而积极奔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