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八桂先锋网-文章页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门户网站 ●广西党员网络学习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八桂先锋网 >> 热点关注 > 时政要闻 > 内容正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8年05月23日

【学习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新华社发布的消息中,有一句话特别值得关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这是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之后,在全国性会议上全面阐述、明确宣示的又一重要思想。

 

“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变革的深邃“历史观”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文明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文化土壤,蕴含了深邃的历史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多次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兴衰与民族命运、环境质量与人民福祉作阐述,他的表述通俗而深刻,将如何处理人类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认识论发展到了新高度,体现了对生态问题的历史责任感和整体发展观。

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黄承梁认为,“根本大计”这一提法,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历史地位的新宣示,推动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认知发生历史性变化。

习近平以历史的眼光对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给予肯定:“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对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有着清醒把握,作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三期叠加”这一重大判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关键期”是对当前所处历史阶段做出的认识定位;“攻坚期”说明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与经济社会正处于艰难协调发展的状况中。攻坚期同时也是重大机遇的“窗口期”,表明我们在这一阶段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这里所说的“条件”是什么?常纪文说,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是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特定历史机遇。

因此,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在关口和困难面前不放松、加油干。

这次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到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美丽中国”建设蓝图: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这是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联结历史与现实,我们看到,中国正在经历最大规模、最为深刻的生态文明变革,中国社会正在向生态文明社会全面转型。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论”

习近平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宗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论”,体现出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习近平始终强调,“小康全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在2018年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他指出:“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要坚决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产品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着眼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2016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的这段话深刻揭示了生态、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才可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提出的生态建设目标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同时也回答了“优质生态产品”到底是什么,这正是对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的回应。

习近平特别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黄承梁认为,把生态环境提升到关系党的使命宗旨这样的政治高度,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和历史性的变化,还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已经进入新的理论和实践境界。

“最普惠”的民生观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认识论。

 

“六原则”“五体系”——植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习近平在这次大会上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重要原则。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六项原则”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黄承梁认为,“六项原则”的提出,与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论断、思想内涵、内在逻辑相一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习近平还首次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五个体系”,即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

黄承梁认为,“五个体系”首次系统界定生态文明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生态经济体系提供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制度保障;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目标责任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和动力,是底线和红线。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任勇说,“五个体系”是对贯彻“六项原则”的具体部署,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的对策体系。

专家们认为,“六项原则”“五个体系”既是指导原则,也是方法论,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今后一段时期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画出了“路线图”。

习近平在讲话中还专门提及“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他说,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

黄承梁认为,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观。风险防范需要着眼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着眼于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需要尊重环境保护工作本身的规律,理顺其背后各种关系,踏实执行各项制度。

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有赖于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追责制度,要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常纪文说,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有力的保障。

专家表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规律、根本动力、发展道路、目标任务等重大理论课题,是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思想和实践的“中国方案”。

编辑:温子锐  作者:曹滢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