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习近平总书记学做人-八桂先锋网-文章页

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您现在的位置:八桂先锋网 > 旧数据分类> 组工时评> 先锋思辨> 内容正文
向习近平总书记学做人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18年01月19日

向习近平总书记学做人

——对新时代如何做合格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口言之、身行之,在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做人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我们向习近平总书记学做中国共产党人,要做强于信念、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严于自律的组织人,要做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同时还要做丰富生动、有情有义的人。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做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论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并践行。

“做人”,是个重要的问题

“做人”,本质上属于人生哲学问题,但与治国理政紧密相关。一部《论语》几乎句句不离“做人”,同时又被历代圣贤视为治国平天下必读之作,以至于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语。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研究和解决“做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新闻报道中我们读到习近平总书记22次谈“做人”,在习近平总书记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有29处用到“做人”这个词。习近平总书记谈做人,有以下特点。

一是将“做人”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洗澡”,务求“既去灰去泥、放松身心,又舒张毛孔、促进新陈代谢,做到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庄重提出“三严三实”,其中强调:“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2016年初,他针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这些重要论述,充分突显了“做人”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地位。

二是将“做人”与培育新人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与青少年谈“做人”问题。2014年5月4日,他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要求青年学生“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2014年9月9日,他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充满深情地说:“做老师,最好的回报是学生成人成才,桃李满天下。想想无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让人舒心、让人骄傲的成就。”2015年6月1日,在会见参加中国少先队七大的全体代表时,他指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历次谈话中,通过正确“做人”导向使青少年茁壮成长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三是将“口言之”与“身行之”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和践行“以身作则”。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他说:“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中央怎么做,上层怎么做,领导干部怎么做,全党都在看。”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谈“做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在显示真理强大力量的同时显示出强大人格力量。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做人,首先要做好共产党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不同的角度谈“做人”,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正如《学习时报》2017年6月5日发表的《对党忠诚的关键是坚守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所指出,“政党首先是以一定的主张和理念组成的政治组织,其基本属性是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谈“做人”,主要谈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做人”,这里所指的人,首先是具有政治属性的人。

第一,共产党员首先是“组织人”。2005年2月3日,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哪个方面、哪个部门、哪个地方工作,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必须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首位,切实为党执好政、为民掌好权。”其后,在不同的岗位上,他多次重申这一理念。

“第一身份”“第一职责”“第一目标”,一言以蔽之,共产党员首先是“组织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党和人民工作中展现出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非凡政治智慧、顽强意志品质、强烈历史担当、高超政治艺术,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由衷的尊重。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典范,树立了中国当代大贤的标杆。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同志思想上高度认同习近平总书记上述“三个第一”理念,语言上经常讲“我是组织的人”。在他们为组织上作出新贡献时,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为组织多做工作是分内事,不需要额外的报酬和奖赏”;在他们个人遭逢不如意时,这句话内含的是“有困难自己克服,不给组织上添麻烦”。同时,也有一些同志似乎不太认同这些理念,他们在被要求履行“组织人”角色时,经常回以“我是搞科技的”“我是搞艺术的”等等,好像做专业工作的同志就可以搞特殊、不必承担政治责任似的。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同志说明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是组织上的人。如果不树立这样的理念,老强调个人自由,就可能经常感到委屈。

第二,共产党人是必须具有特殊素质的组织人,这些特殊素质包括强于信念、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严于自律等。

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一般的“组织人”,需要具备哪些特殊素质?

在十九大结束后一周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来到党的一大会址,带头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对共产党员如何做“特殊人”的总回答。

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坚定的信仰信念。“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拥护党的纲领”。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共产主义者”的共同角色——因为,我们党把追求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写在自己的纲领上。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的信仰信念素质极为重视。2012年11月17日,他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毫不含糊的阐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是否有信仰信念,如何在平日里看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能否”厘定了客观标准:“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以何种动机入党、在什么情况下成的“组织人”,是检视一个党员“初心”质量的重要叩问。

习近平同志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写到自己“先后写过十份入党申请书”。在学习时报刊发的风行全国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有多位同志讲到习近平同志入党的故事,其中有的同志谈到:“他父亲习仲勋当时还在受政治迫害,没有‘解放’,这个情况只会阻碍他入党,对他没有任何帮助。所以,近平当时能入党就是因为他完全符合共产党员的条件,并且多次写了入党申请书,积极要求进步;他能当村支部书记,就是因为他劳动吃苦,群众基础又好,大家都拥护他。”

“积极要求进步”“劳动吃苦,群众基础又好”,在当时,正是照见习近平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恰当的镜子。

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敢于担当的意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有信仰的人,必然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因为我们宣誓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奋斗,就包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奋斗,就必须具有敢于担当的意志。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将“敢于担当”列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之一,提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他要求干部做到“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取得卓着成效,首先是因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具有卓越意志品质。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对那些盘根错节的复杂问题、年代久远的遗留问题、长期形成的惯性问题,要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善作善成。”“燕子垒窝”“蚂蚁啃骨”“老牛爬坡”,这些形象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自身所具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攻坚韧性的生动写照。

不少同志在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卓越意志品质从何而来?笔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故事后,曾写组诗《读梁家河故事有感青年习近平足迹》。

《过蚤关》

蚤多皮肉绽,初来第一关。茧疤累累后,随处可成眠。

注:习近平同志曾说做知青过的第一关就是“跳蚤关”,刚到时曾被跳蚤咬出满身血泡,后来习惯了,跳蚤再怎么叮咬也能睡得香甜。

《爱粗食》

味蕾不欺骗,幽微一一知。粗糠砺志士,酸菜系乡思。

注:习近平同志曾说由吃惯细粮白面到吃粗粮糠饭,是入乡所过第二关。过关后也就喜欢上了这里的饮食,例如酸菜,“多时不吃还真想它”。

《磨铁肩》

汗水入耕田,方知稼穑艰。炼成好把式,逢事出双肩。

注:习近平同志曾说入乡所过第三关是“劳动关”,一开始“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经过锻炼,较快成为壮劳力每天拿到高工分。

《恋家园》

回城复归转,从此认家园。七载汗融土,心知命运连。

注:习近平同志曾说入乡第四关是“思想关”,初到陕北曾跑回北京,后很快又回陕北,从此融入乡亲,认这里作第二故乡。

这些诗的着眼点,是描述习近平同志担当精神的源泉和底色:培养担当精神需要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全面入手,将攻坚克难作为提升人生境界的途径、作为人生的乐趣。这组诗从艺术上说并不独到,但写出了笔者真实的感动和感受,在微信朋友圈中得到许多“微友”的点赞。

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甘于牺牲奉献。在入党宣誓时,我们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战争年代,那意味着把存活的机会留给他人,把死亡揽给自己。在和平年代,这意味着舍小我、顾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8日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曾说:“现在,有些人觉得自己当公务员收入不高,约束又多,同在企业工作或下海经商相比牺牲了很多,认为这就是奉献了。客观地说,这也是奉献,但这种奉献只是站在个人角度来认识的。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

习近平同志自己在面对得失时,是如何权衡、选择的呢?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曾与习近平同志一起在延安插队、现在企业工作的陶海粟先生谈了一段往事——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工作之前曾与他有过一番长谈,有几句话让他至今记忆犹新,这就是习近平同志说的“这次下去,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在书中,他就此评述道:“习近平不愿意走捷径,他觉得自己虽然做过大队支部书记,但积累的到底是最基层的工作经验,历练和视野还不够全面,从县一级起步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虽然这样做,前面的路不确定性很大,但这里又一次显示了习近平在人生道路抉择和自我设计上的不同常人之处,因为不管从政道路的前景如何,在基层为群众做实事的权利总是不会被剥夺的。”

《中华儿女》杂志曾于2000年刊登过一篇对习近平同志的专访。习近平同志时任福建省省长,他对采访者说,“从政的整个过程之中,不要把个人的发展、升迁作为志在必得的东西”,而是要认识到“在一个地方干下去,只要你坚持下去,最后都会有所成就。成功的规律就是一以贯之地干下去。所以,既然走上这条路,那你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像当过河卒子那样,拼命向前”。他坦陈:“我的从政道路中也有坎坷、艰辛、考验和挑战,没有这些是不可能的。”

从这些话语和故事中,我们可以读到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奉献心、平常心。

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严于自律。我们曾在党旗前宣誓,要“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把守纪写入入党誓词,可见严守纪律是中国共产党人极为重要的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纪律建设。2014年5月9日,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他明确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

在纪律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自律的作用。他在发表于《秘书工作》2014年第6期上的《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中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文中,他鲜明地提出:“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出身于革命家庭,他的父亲习仲勋同志认为,作为党的高级干部,端正党风,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属做起。在父母严格要求下,习近平同志生活俭朴,在小时候常常和他弟弟一起穿姐姐们穿过的衣服、鞋子。

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公开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

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清清白白做人,就是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准则,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接受监督,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拒腐蚀、永不沾,决不搞特权,决不以权谋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这些话,再次为党员干部在自律方面划定了底线。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做人,当然要做好中国人

中国共产党人,“中国”是不可或缺的两字。《党章》开篇就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个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除了是一个合格的组织人之外,当然还应该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做合格的中国人,可讨论的角度很多,标准也可以列很多。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弘扬、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并具体阐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多个方面。

2015年6月1日,他在会见参加中国少先队七大的全体代表时,强调“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如何习得和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的作用。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他指出:“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也为我们树立了楷模。2012年12月23日,新华社播发的特稿《“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写到:“只要条件允许,无论多晚,他每天都要跟妻子至少通一次电话,互致平安后才放心休息,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这篇特稿说,每逢除夕,彭丽媛同志总要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在外地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只要回北京过年,就在家边看节目边包饺子,等她演出结束回来后才煮饺子一起吃。彭丽媛同志说他是“称职的丈夫”“称职的父亲”,对他也非常关心体贴。一有机会与丈夫团聚,她就要操持柴米油盐,想办法变花样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他们夫妇俩为女儿取名明泽。“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他们对女儿的期许,也是他们质朴家风的写照。

做好中国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2014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他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曾明确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各种场合疾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亲身实践。例如,在传统诗词的创作上,他就有很高造诣,《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作品脍炙人口。



 下一页
第 [1] [2]  页

编辑:温子锐  作者:陈新华   【打印文章】